选矿粒级的粗细划分直接影响着分选效率和资源利用率。业内通常将物料粒度划分为粗粒级、中粒级和细粒级三个区间,划分标准主要依据矿物特性与分选设备参数。以铁矿为例,-0.5mm常被界定为细粒级,0.5-5mm属于中粒级,超过5mm则归入粗粒级,这种分级方式能有效匹配磁选机与浮选机的处理能力。
选矿厂实际操作中会采用多级筛分设备进行粒度控制。振动筛与旋流器的组合使用能实现精准分级,特别是处理含泥量高的矿石时,预先脱泥工序可避免细颗粒堵塞筛网。您知道不同粒级矿石对药剂用量的影响有多大吗?粗粒级矿物往往需要更高浓度的捕收剂,而细粒级则需控制起泡剂用量以防止泡沫过多。
粒度检测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激光粒度分析仪可在30秒内完成0.1-3000μm范围的精确测量,比传统筛分法效率提升80%以上。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含多种伴生矿物的复杂矿石,能实时指导磨矿机调节钢球配比,确保破碎后的物料达到理想解离度。
选矿工艺设计必须考虑粒级分布特征。重选设备对粗粒级回收效果显著,而浮选工艺更擅长处理细粒级矿物。当遇到粗细不均匀的混合矿时,分级再磨流程可提高金属回收率3-5个百分点。现场操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旋流器底流浓度,特别是处理黏性物料时,浓度过高会导致细颗粒重复循环。
粒度控制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过粗的颗粒会导致浮选气泡负载不足,过细则容易形成矿泥干扰。某铜矿企业通过调整磨矿介质配比,将-200目含量从65%提升至75%,最终使精矿品位提高0.8个等级。这个案例印证了精准粒度管理对选矿效益的关键作用。